首页>>质量•安全>>行业资讯>>
打好灾险普查攻坚战 支撑城乡建设数字化
- 时间:2022-11-25 09:45
- 来源:中国建设报
——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工作扎实推进
今年以来,四川多地相继发生6.0级以上地震。与往年不同,地震发生后,当地第一时间就能掌握震中区域房屋基本情况,手机端查阅遥感图像和房屋图斑,为抢险救援、房屋建筑安全应急评估、灾后恢复重建提供重要数据支撑。这种变化,源于近年来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工作的扎实推进。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其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承担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工作。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没有现成经验可循、没有固定模式可鉴,如何探索出一条创新之路,确保调查数据全面、真实、准确,高质量完成任务,真正为我国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应对工作提供支撑,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定方案、建机制、组队伍、建系统、制底图、抓培训……统筹谋划,因地制宜,试点先行,协调推进,在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打响了一场历来鲜见的规模大、人数多、难度高、要求严的“灾险普查攻坚战”。
“试”字先行 打造普查“试验田”
房屋建筑、市政设施是重要承灾体,获取全面详实的数据、摸清风险底数,对于防灾救灾精准管理、综合施策意义重大。然而,我国幅员辽阔,城镇、乡村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基本情况错综复杂、千头万绪,调查工作困难重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成立工作专班,统筹协调相关工作,试点先行,从“大会战”试点到“一省两市”试点,树立典型,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作为全国“大会战”试点地区之一,在技术导则、调查软件、工作底图等基础条件不健全的条件下,勇于担当、敢于探索,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查标准,“三级联动”,边尝试、边总结、边整改、边实践,确立了“内—外—内”的调查流程。
“‘内—外—内’,第一个‘内’是指前期内业工作,主要任务是收集、整理基础资料并提取相关信息录入普查系统;‘外’是指中期外业工作,主要是通过外业调查,核实、补充相关普查信息;第二个‘内’是指后期内业整理工作,主要是将调查数据汇总录入普查系统,并且进行质量检查。”日照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相永说,前期内业是基础,利用收集到的既有数据,有效提高外业普查的效率;外业调查是关键,对内业收集的信息进行现场核实,并补充完善缺失的数据;后期内业是提升,通过认真仔细的内业汇总和数据复核,形成高质量的普查成果。
“全国房屋建筑总量基数大、分布范围广,城乡房屋建筑图斑超6亿个,形成的数据量占普查数据总量的98%,调查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普查技术专家组成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员史铁花表示。
自调查工作开展以来,像日照市岚山区这样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升调查工作质量效率的地区不断涌现,为全国范围高质量开展调查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宁夏坚持“谁调查、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把控数据质量自检、质检、核查关,确保普查数据全面真实、精准可靠。河北采取交叉互检、联合抽检、随机抽查等方式,强化调查数据质量过程管控,把问题发现、解决在萌芽状态,保证了第一手调查数据的质量合格率。
如今,调查工作已接近尾声,各项工作开展顺利,调查数据质量总体过硬,部分地区数据应用初见成效,这与试点地区的持续改革创新密不可分。
“干”字为本 确保数据高质量
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风险调查是一项既应急又谋远的基础性、系统性、全局性、先导性重要工程,涉及面广、信息量大、专业性强。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攻坚克难,从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到多种方式开展技术培训,再到多次“回头看”,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借助各方力量,确保普查工作高质量、高效率推进。
多部门协同作业,确保调查数据全面性。“在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工作中,最难的是收集基础数据。”安徽省合肥市普查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一些国土三调、不动产登记、农村房屋确权等资料或损坏或遗失,甚至有的没有资料记录。调查人员不时需要从政府档案资料甚至往年报纸中查找线索,然后核实确认。在此过程中,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必不可少。在外业调查阶段,更需要协调教育、卫生健康等部门,按照要求开展房屋建筑调查工作。“凡是有需要的,其他部门都是100%开放。”上述工作人员表示,正是因为各部门的全力配合,调查统计工作才能如期完成。
创新工作模式,确保调查数据真实性。“数据质量关系此次风险普查成果能否在后续的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作用,必须要严格把关。”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三级调研员孙钦铎表示。山东省通过“在线巡检、过程管控”方式,当外业调查进度达到约10%时,县级调查责任部门组织专业人员现场抽查数据质量;当调查进度约50%时,市县两级调查责任部门分别再次组织抽检。同时,省、市两级持续组织质检机构和部分图审机构同步进行线上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各调查单元,确保在时间节点内提交高质量的调查数据。在抽检中发现个别地区数据质量存在突出问题的,则会同当地普查办对该地区政府分管负责同志进行约谈,督促全面整改,确保高质量完成调查任务。“只有多次‘回头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确保数据‘零误差’。”孙钦铎说。
组建专业团队,确保调查数据准确性。因风险普查涉及众多专业内容,比如桥梁的支座类型、挡土墙类型等这些专业信息必须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各地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选择第三方普查技术服务机构,对各个市县区的普查工作提供全程指导和技术服务支持,或采取现场和线上培训的方式,对所有参与调查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熟悉操作流程和规范,组建懂普查、懂管理、懂专业的技术骨干,强化普查人员队伍建设。安徽省实施“皖燕护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皖籍建筑类专业大学生335名参与风险普查房屋建筑调查和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信息录入和台账建立等工作。陕西省探索建立“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街办社区群众+技术团队”配合工作模式,动员广大了解当地建筑结构及年代、掌握房屋建筑情况的农村建筑工匠、回乡建筑工人、返乡建筑专业大学生等参与调查工作,提高专业化水平。广东省汇集省内28名专家组建专家团队,确保技术支持“24小时不断线”,切实解决数据采集与填报、数据统计与审核等技术问题,为全省调查提供“四保障”(数据保障、专业保障、软件保障、监督保障)。
自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区积极响应,真抓实干,已调查6亿多个城乡房屋建筑图斑、30多万条市政道路、12万多座市政桥梁、1万多处供水设施等,取得了丰硕成果——全面摸清了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底数,空间上定点定位,查明了属性信息,以全面、真实、准确的普查数据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用”在实处 助力决策科学化
知家底,而定良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普查技术专家组成员、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所专业总工王圣伟表示,风险普查的最终目的,是将普查成果应用到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掌握了数据,不仅能显著提升全国防灾能力,还能对危险信息进行提示,提前作出预防。”他举例说,在调查市政道路时,会统计每条道路的道路等级、路幅形式、路面宽度以及周边的环境等信息,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就可以根据调查的基本数据,了解该条道路周围的基本环境,同时能够快速找到一条最优的救援路线,将灾害降到最小。
目前,四川等地已在普查数据应用方面作出初步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川能够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掌握震中区域房屋基本情况,为抢险救援、震后房屋安全应急评估、灾后重建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就是因为从房屋建筑普查系统调出了震中受灾严重的乡镇、村组房屋数量、结构类型、分布位置、建造年代等重要参数指标,并迅速组织省市县三级专家赶赴灾区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安全应急评估工作,依托普查系统图斑“按图索骥”,现场对受灾地房屋安全状态评估为“可用”“限用”“禁用”三种结论,为后续临时安置、防范次生灾害和恢复重建提供参考。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张波表示,以前发生地震了,不能精准掌握震区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数量分布、结构类型等基本情况,现在通过风险普查数据的应用,我们能够及时了解其具体情况,知道短板在哪里、危险在哪里,也就能科学调配力量、高效应对处置。
浙江作为数字化改革高地,灾险普查成果的出炉为浙江省防灾减灾风险评估工作和各项场景应用打牢数据根基。目前,灾险普查成果已同步至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数据中枢”系统,并在农房“浙建事”“城市运行安全在线”等数字化改革成果中同步开展数据应用与更新,为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坚实底数,形成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和治理融合推进的浙江模式。
安徽充分调用此次普查的数据资源,推动风险监测预警管理体系建设。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何以文表示,将充分运用风险普查房屋建筑调查数据成果,建立“安徽省房屋安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标准统一、分布合理、数据关联、更新及时、互通共享的房屋安全管理数据库体系,实现全省房屋建筑从排查、管理、审批、评估、鉴定、整治到监测、巡查、预警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推进房屋安全管理工作科学化、信息化、常态化。
王圣伟强调,普查数据高质量应用的前提,是数据本身的高质量。首先要保证“够用”,即数据要全面;其次要保证“能用”,即不仅要确保数据真实、准确,还应对各类数据进行及时更新;最后要保证“好用”,即通过数字化、智慧化,达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的效果。
因此,在“摸清自然灾害风险底数”目标基本实现的情形下,未来,如何用好普查数据,让数据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升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数字化水平,是更为重要的课题。
普 安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三峡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化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