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质量•安全>>行业资讯>>

历史建筑如何安全度汛?

  □ 苏 鸢
 

  近期,我国多地遭遇持续强降雨,针对汛期雨水对历史建筑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安徽、浙江等地积极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处置工作,加大对历史建筑安全状况、加固措施落实情况等的摸排,第一时间逐项整改在摸排中发现的问题,为历史建筑撑起汛期“安全伞”。

  安徽省黄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召开会议,专题安排部署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以及历史建筑防汛应急处置工作。一方面,发布通知,要求各区县加强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以及历史建筑隐患排查,细化应急除险措施。另一方面,及时修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以及历史建筑保护防汛方案和应急预案,完善规划,落实措施,做好各项防范应对准备工作,遇到突发性灾害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险情得到有效处置。同时,组建应急小分队和抢险救护队,加强应急抢险队伍的培训,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战得胜。

  开展拉网式排查的过程中,黄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要求各区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发现隐患立即整改,截至目前,累计排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27个、历史文化街区12片、历史建筑4103处,消除汛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以及历史建筑潜在安全隐患。黄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还统筹协调多方力量,开展人员撤离、道路清障、积水疏浚、灾后清淤、房屋消杀等工作,有序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及环境整治、卫生保洁等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历史文化遗产安全。

  随着浙江省全面进入主汛期,面对防汛的严峻形势,浙江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省文物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和历史建筑汛期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处置的紧急通知,积极部署指挥,督导各地切实做好相关工作。

  杭州市对文物建筑房屋结构、防汛防雷方面的应对措施开展全面排查,共检查文物建筑3095处,采取腾空措施49处,启动维修加固30处,在此基础上加强预警防范,引入“杭州天气”智能机器人,实时发布预警信息,保障建筑安全;宁波市各县(市、区)积极行动,开展历史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有针对性地落实防范措施,对易受山洪泥石流冲击的历史建筑加强监测,及时采取泄洪措施;湖州市对山区历史建筑、古桥等易受灾害影响的地方进行重点检查,目前共检查建筑100余处,排除安全隐患10余处,同时充分发挥网格员和志愿者覆盖面广的优势,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保障历史建筑安全度汛;金华市则加大检查巡查力度,严格落实汛期报告制度,对历史建筑出现的坍塌、墙体开裂倾斜、渗漏水、瓦片掉落等险情情况,第一时间采取抢险加固、处置翻漏情况、设置围栏警示告知等措施,消除隐患。

  为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筑牢历史建筑汛期安全防线,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扶绥县成立检查组,重点对县级以上古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排查。排查中,工作人员不漏掉一个部位、不放过一处隐患,重点检查古建筑天面是否存在漏雨现象,围墙是否存在渗水部位,泄水沟是否畅通、有无堵塞物,古建筑木构件是否存在虫蛀现象,消防设施是否在质保期内等情况。对于排查中发现的一些安全隐患,工作人员仔细记录并现场提出整改要求,要求相关单位加强对古建筑防火、防汛、防虫蛀、防雷等措施落实情况的排查,消除恶劣天气可能给古建筑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注意用火、用电等消防安全及汛期防护。

  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也成立巡查组,对古建筑的本体结构、屋面、墙体、木构件、排水系统等方面进行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巡查组立即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制定整改方案并限定完成时间。

  “大家加快速度,争取在暴雨前收工。”在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的武庙历史文化街区,一支施工队正利用降雨间歇期,加快武庙(北)巷道路历史肌理恢复及地下管线更新工程建设进度。当前,如皋市正处梅雨期,趁着“梅姑娘”短暂休息期间,相关部门组织人员积极做好防汛相关准备,为历史建筑“遮风挡雨”。

  近年来,为了保留历史街巷传统风貌,如皋市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古城配套功能,而且能助力历史文化街区安然度汛。现场工作人员指着一个正在安装的井盖介绍说:“这个铜钱状井盖的孔洞已经是最大的了,这样可以让雨水快速地流到雨水井里去,然后排到地下雨水管网内。”

  这里施工队干得热火朝天,而另一边,也有工作人员正在忙着给历史文化街区里的老房子进行每周3次的“体检”,一一排查街区内的房屋、桥梁、下水道,确保在梅雨季节排水畅通,建筑漏水的情况能够得到有效缓解。据悉,如皋市对古城区37处历史建筑加强了雨前排查、雨中检查、雨后核查,及时记录街区居民对历史建筑的修缮需求。

上一篇:实景体验让安全教育『活起来』
下一篇:没有了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