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质量•安全>>新闻中心>>
构筑安全生产领域的“人民防线”
- 时间:2025-07-03 12:03
- 来源:中国建设报
□ 纪沐辰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某项目维保人员在对升降机进行维保作业时发现塔吊吊钩钢丝绳张拉变形,立即向项目部汇报塔吊已经脱轨。经仔细检查,钢丝绳确已脱轨并存在起毛现象,且销轴有明显磨损。项目部管理人员立即要求塔吊停工,安排人员更换塔吊钢丝绳及销轴,并且对所有塔吊的使用情况进行摸排,彻底消除隐患后再恢复施工作业。事后,项目部给予该维保人员1000元奖励。
在建筑施工领域,安全是重中之重,为有效防控风险,推动安全生产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各地主管部门、建筑企业积极探索,建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成为关键举措。
建立内部报告奖励机制
去年,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要求推动建立完善各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促进生产经营单位自觉主动、动态性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纠,构筑安全生产领域的“人民防线”。
江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迅速落实要求,指导督促辖区内建筑施工企业及在建工程项目部,全面建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明确事故隐患报告实施范围和人员、受理事故隐患报告的机构和流程、报告的内容和途径、奖励标准和方式及权益保护措施等内容,制定实施机制。同时,压实建筑施工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工作的主体责任,督促企业落实主要负责人责任,明确机构和人员专门负责相关工作,把推动措施落实到具体在建项目工作中,确保各项规定落地落实。将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建立及落实情况纳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未建立机制、未实质性开展的建筑施工企业及时督促整改。对机制建立落实不到位、事故隐患整治不力或发生事故的,依法依规从严惩处。
河南省郑州市城乡建设局也结合本市实际,制定了关于推动落实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通知,要求建立全员参与的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覆盖所有从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线工人及临时聘用人员,并按照隐患等级(一般、重大)设定差异化奖励标准,突出实效性。实施闭环管理,确保安全隐患“发现—报告—整改—奖励—公告”全流程闭环,杜绝形式主义。结合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安全事故频发区域、隐患密集领域,紧盯重点岗位、重点人员、重点区域,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不安全状态、环境不安全因素、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和漏洞等进行内部报告,同时提出整改的合理化建议。
科技赋能机制运行
不少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立机制的过程中,积极创新,借助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效率。
湖北联投创新上线“建管云·隐患报告奖励系统”,该系统采用“平台+大屏+移动端+安全奖罚”的管理模式,工人发现隐患后,使用手机拍照,配上简单说明,通过隐患报告小程序上传,项目安全员和安全管理部门按照程序核实,迅速整改,及时消除隐患。同时,系统管理员每日可在线查看项目隐患报告台账、奖励排名、扣罚排名,若出现重大隐患,系统会自动提级推送预警信息,实现分级预警管控,形成移动端APP应用数据实时与电脑端、大屏端同步,实现隐患态势、整改态势一屏统览。通过隐患报告标准管理、安全奖罚等,实现全员事故隐患报告管理,将事故隐患报告与奖惩挂钩,激发全体员工安全意识,不断提升全员安全管理水平。
江苏省要求各地结合智慧工地、建安码等工作,推动建筑施工企业以房屋市政工程在建项目为载体落实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推动施工企业或项目明确受理从业人员报告事故隐患的机构人员,灵活采用微信小程序、电话、电子邮箱等多种受理方式并在醒目位置向全员公示,简化报告程序、畅通报告渠道,让从业人员清楚“向谁报告、怎样报告、报告什么”。积极引导施工企业或项目通过“江苏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或“智慧工地”平台对报告的各类事故隐患做好记录,形成报告奖励清单台账,如实记录员工内部报告事故隐患的时间、部位、问题和排查整改及举报奖励等情况,实现事故隐患的查找、举报、排查、整改、奖励等各环节的闭合管理。
强化激励引导
在上海市士林华苑二期项目,一位工人在结构变更拆改施工过程中发现外脚手架的上下通道设置不连贯,部分屋面甚至需攀爬脚手架方能抵达,存在显著安全隐患。该工人立即将现场情况及施工需求详细进行反馈,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设通道的建议点位。该项目事故隐患内部受理部门立即到场进行处理。项目依据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对其予以公开表彰,并奖励现金400元和其他物品。
建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对建筑施工企业意义重大。奖励机制能激发工人主动报告隐患的积极性,将隐患扼杀在萌芽,将“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同时,奖励机制改变以往“处罚为主”的管理模式,增强员工归属感与认同感,推动安全管理从事后追责向事前预警转变,优化整体管理效率。
对于奖励措施,上海市要求建筑施工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按照相关规定,在安全生产费用中提取、设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资金。对从业人员报告事故隐患的行为及时进行奖励,要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鼓励“小隐患小奖,大隐患大奖”,对报告重大事故隐患等突出问题及报告事故隐患直接避免了伤亡事故发生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应予以重奖。同时,加强生产经营单位报告事故隐患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保护,结合实际,对事故隐患报告工作开展较好的单位和个人,在业绩考核、评优评先及人员奖励、晋升等方面予以倾斜,强化激励引导。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中国建筑业协会
| 中国建造师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水利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中国能源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中国质量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