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质量•安全>>新闻中心>>

增强城市韧性 提高安全生产治理水平

  □ 周 伊 丁粮柯
 

  随着安全生产治理体制的完善和全社会安全意识的增强,我国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事故发生率和事故死亡人数持续波动下降。但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仍然面临安全水平改善的边际效益降低、存量痼疾消除难度大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城市韧性所蕴含的在冲击下耐受、适应、恢复的能力显示出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安全生产风险

  对城市安全的冲击

  作为现代性的重要指标和内涵,城市化是人类文明进入工业时代后的基本特征。在产业和人口的分布结构上,城市化意味着人口居住的密集化和产业的集群化,即大量原先分散在土地上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口转变成集中在各类建筑物中从事工业、服务业的人口。城市化的生活生产在带来高效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农业时代无法比拟的风险可能性和风险烈度。

  总体来看,安全生产风险对城市安全的冲击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部分。

  ●对人口生命和健康的冲击。

  生产安全事故最直接的影响是工作在第一线的工人的生命健康安全。诸如冶金、化工、矿业、建筑等行业的工作场所,由于其工作内容特殊和工作条件复杂,安全隐患较大。虽然近几十年来,我国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受制于经济体量大和安全保障体制建设仍不完善,从业人员面对的安全风险仍然较大。

  ●对经济发展成果的冲击。

  生产安全事故的经济后果分为直接经济后果和间接经济后果,前者包括房屋倒塌、工厂火灾等导致的建筑物受损、生产资料受损等,后者包括停工带来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补偿带来的社会福利负担、由事故改变市场竞争版图引起的企业潜在盈利能力降低等。由于市场格局已基本形成、固定投资基本定型等原因,生产安全事故带来的经济后果在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后往往更为明显。

  ●对民众安全感的心理冲击。

  人口生命健康或经济发展成果,都是直观的、可以量化的后果,人们往往忽略生产安全事故对民众心理的冲击。无论是厂区爆炸还是路边烧烤摊位火灾,都会影响民众对城市整体安全水平的信心。特别是在当今自媒体时代,地区性的、影响很小的事故都会对民众产生心理冲击,扩大人民群众对安全的担忧。

  城市韧性

  对安全生产治理的意义

  城市韧性是指“城市中的个人、社区、机构、企业和系统无论经历何种慢性压力和急性冲击,都能生存、适应和发展的能力。”具体而言,一个具有韧性的城市应具备以下子系统:健康与福祉、经济与社会、城市系统和服务等。健康与福祉包括人类脆弱性最小化、就业多样化、生命和健康的有效保障;经济与社会包括财政和应急资金、社会稳定和安全、集体认同和相互支持;城市系统和服务包括可靠的动员和沟通、关键服务的连续性、减少身体接触(危险物质)。

  ●增强保护人民健康和福祉的能力。

  根据调查,当前我国生产安全事故许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不按规程操作、疏忽懈怠、过劳等,而由设备自身问题引起的事故占比较小。具有韧性的城市治理应当将从业人员放在安全生产治理的核心,而这一点正是对城市治理包容性的考验。当前,在安全生产治理中,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是安全生产治理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根本目的,因此从业人员是最具动力的环节,保障其参与治理的权利,建立其参与治理的渠道,对于降低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几率具有重要意义。

  ●降低事故对经济发展成果的冲击。

  事故对于经济发展的成果一方面是直接破坏,另一方面是经由市场机制传导造成的后续损失。因此,城市韧性所强调的遭遇事故后重建的应急能力和处理事故后续影响的缓冲能力对于安全生产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城市治理的灵活性在新兴产业和新技术快速进入市场的时代显得愈发重要。从韧性城市的角度看,更好的灵活性、更积极的社会对话对于改善问题处置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缓解事故对民众安全感的心理冲击。

  民众的安全感既会受到事故的损害,也会受到良好处置的增强,具有良好的应急管理和充足的后备资源能够给予民众更好的安全感。例如近些年频发的社区内燃气管道事故往往导致大面积的燃气断供和长时间的心理戒备问题,从而造成广泛的次生损害。相较于事故本身,这些次生损害具有更深远的心理影响。因此,建立良好的社会对话机制以传达正确的信息并作出及时和充分的后续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安全生产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监管、企业自律、从业者安全素养、公民监督多个方面,是对城市治理水平的综合考验。韧性城市强调多元的社会对话和广泛的社会参与治理,有助于形成多元共治的安全生产治理格局。

  周伊单位为景德镇学院

  丁粮柯单位为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